上个月,脸书世界的创世神 Mark Zuckerberg宣告脸书未来演算法的动向,将从提供最相关的内容至用户的墙面上,改为 提供最有意义的社交互动, 简单解读就是粉丝专页的内容可能越来越难被呈现到用户眼前。
这波变革也引起了各家社群经营者一片哀号,其实这也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根据我们业务同仁的反馈,从去年 10 月开始,就陆续有客户反应粉丝专页触及人数及总互动量都持续下滑。
所以,过去几年靠粉丝专页导流、扩大影响力的方式宣告死亡了吗?
直接进入重点,这次报告将分上下两集,并告诉你几个重点:
在去年底至今年,QSearch 陆续释出全台 80 万个粉丝专页的数据健检报告,由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全台粉丝页经营慨况,在近期对脸书演算法的调整掀起一波讨论下,这次我们更将分析的期间拉长,从数据上来探讨变化趋势与因应之道。
若对「不重複互动人数」、「群众黏着度」等名词较陌生的读者,也可以先浏览我们先前的报告。
-不重複互动人数 、 粉专大健检,全台粉丝专页经营概况全面观测-群众黏着度)。
Mark Zuckerberg 在 1/12 号的一则公开贴文,让不少人对粉丝专页的经营持续悲观,然而在贴文出来后,不少社群经营的前辈都陆续发表了新时代社群经营的看法,在此就不再阐述相关论述。
总之重点是:
从数据上的观察是什幺?我们从 QSearch 脸书互动资料库中,找出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1 月每个月逐月,全台 80 万粉丝页的互动资料,并撷取每月不重複互动人数排名前 1 万的粉丝专页,再绘製逐月总互动次数与平均不重複互动人数的趋势图。
之所以仅选用前 1 万粉丝专页的原因是,前 1 万个粉丝专页,就佔了全台总互动量的约 9 成,因此比起选用总量,数字较不会被大量的不活跃粉丝专页拖垮而失真。
如图中所示,从去年 8 月开始,平均每个粉专不重複互动人数,到今年 1 月都逐月下跌,掉了近 3 成,确实相当惊人。
由于不重複互动人数,意义是一个粉丝专页的内容,到底影响到多少人产生互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可以推论粉丝专页的触及真的降低并导互动减少,但有趣的是,整体粉丝专页获得的总互动次数却在 1 月反弹回升。
再比较 2017 年 8 月及 2018 年 1 月,不重複互动人数的 PR 等级资料表,,更可以确定全台整体粉丝页单月互动人数下跌趋势,举例而言,去年 8 月某粉丝页要吸引超过 3.3 万人互动,才能排进全台前 1%,今年 1 月时只要 2.5 万就可以了,而且排名越往前,差距越扩大。
综合上述两个现象,我们提出的可能解释是: 当脸书演算法帮用户清除了那些他们较不关心而较少互动的粉丝页内容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好友动态、社团文章以及「用户更高关注更高互动的粉丝页内容。」
在此先思考三个问题:
根据我们提出的黏着度公式为:黏着度 = 总互动次数/不重複互动人数。
在确认全台粉丝专页平均触及和不重複的互动人数下跌后,总互动次数相对下跌的幅度不但较小,甚至还止跌回升了,在等式下代表平均来说,台湾粉丝页的群众黏着度是上升的,虽然触及人数减少,但剩下来的人,触及次数和互动频次都增加了。
合理推论:在新演算法下,对每个用户来说,更频繁互动的粉丝专页,将抢占动态墙,造成有更高互动机会。
换句话说,强者将更强,弱者将更弱!在下集,我们将依照黏着度成长率的高低,挑选出粉丝页分群,对照过去半年,验证群众黏着度成长或衰退在总互动次数上带来的影响,进而确立在新的脸书社群时代,群众互动的重要性将更被凸显!